圣埃克絮佩里受当时一个航空事件的启发,写下了《夜航》。法国邮政航空公司经理迪迪埃· 多拉着手组织和延长在拉丁美洲沿岸的航线。为了对轮船、火车取得速度优势,多拉不顾困难和阻力,决定飞行员在夜间不中断地飞航。《夜航》写的是三架飞机在拉丁美洲上空夜航,其中一架罹难的过程。书中主角利维埃就是根据迪迪埃多拉这个人物写成的。故事情节简单,意义含蓄深刻。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行动的价值,也是对人类存在条件的思考。
《人的大地》确切说是一本散文集,全书没有连贯的情节,怀念事业上共同奋斗的同志,漫谈航线、飞机、星球、绿洲、沙漠,思路层层推进,深入探究贯串全书的主题 —— 人。风格十分别致,寓意隽永,文字优美动人,书中章节经常选入法国的文集。
圣埃克絮佩里亲身参加航空创业阶段的飞行工作。那时飞机性能差,机场设备简陋,气象情报不全,飞行员艰苦卓绝的工作,命若悬丝的生活,他都有切身体会。高山沙漠,风暴雷雨,这些变幻诡谲的自然现象,在他笔下都有生动兀立的描写。如果作者仅仅凭其特殊经历,描写惊心动魄的历险,不管如何绘声绘色,那也不过是位惊险小说家。然而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诗人,一位思想家,他透过事物表面,寻幽索微,创造生动的形象,阐述人生的意义,这使他的作品崇高美丽,不同于一般的航空小说。
作者在《人的大地》中写道:“我们对自身的了解,来自大地,更多于来自全部的书本。因为大地桀骛不驯。人在跟障碍较量时,才发现自己的价值。但是为了克服障碍,人需要一个工具。需要一把木刨或铁犁。农民在劳动中,逐渐窥探到自然界的一些奥秘,他所挖掘的真理却是无处不在的。”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,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。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,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,要与高山、海洋、风暴钩心斗角。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,风吹粼粼的海面,金黄色的晨曦晚霞,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,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,还是死亡的诱惑?他们看到的太阳,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;他们看到的大地,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;他们看到的人,是迷失在冰天雪地、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。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,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,圣埃克絮佩里探索了人生的意义,行动的价值,心灵的底蕴。他在书中,就是向我们叙述了他认识的一些自然界奥秘,他挖掘的一些无处不在的真理。
法国作家安德烈·纪德在为《夜航》写的序言中说:“我尤其感激作者的,是他提出了一条不同凡俗的真理: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,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。”
圣埃克絮佩里认为,一个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中是无比短促的,单独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所作为的;因而,人的生命所以有价值,从纵的来说,是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与昌盛,从横的来说,是促进人类的交在与团结。有意义的一生是履行人的职责的一生。因为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,他和他的同志即使在看来山穷水尽的地步,决不放弃生的职责,行动的职责。
梅尔莫尔跌落在四千公尺高的山上,四周是白雪皑皑的悬崖绝壁。困了两天两夜。靠了同机机械师的巧手,勉强修复了摔坏的飞机。他坐上驾驶座,使飞机沿山坡朝悬崖滚去,轮子达到一定转速受人操纵,拉起飞机,擦过挡在前面的高峰,飞离了险地。
吉约梅迫降在终年冰封雪飘的安第斯山嶂,赤手空拳,身无干粮,零下四十度气温,攀陡坡,爬峭壁。风雪的鞭打,冰地的摔跌,皮开肉绽的剧痛,教人感到死的幸福。但是吉约梅靠顽强的意志,象蚂蚁似的一刻不停走了五天五夜,终于从死神怀抱中夺回自己的生命。
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也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。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,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。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,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,只是一种幻想。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,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,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,寻觅沙上的踪迹,把希望寄托于露水,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骆驼队来营救。描写细腻,感情跌宕,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的。懂得生的意义,也懂得死的意义。圣埃克絮佩里歌颂生命的追求,另一方面,他也礼赞有意义的死,为人类进步的死,“这种死本身就是在为生命服务。”
《夜航》中,法比安遇到了风暴,天空漆黑一团,雷雨交加。他奋力挣扎,还是迷失了方向。他跟乌云下的世界断了联系,头上星空璀璨,星星象花朵熠熠生辉。他的飞机失去了控制。“黑影里千百条手臂将他撒开了,他仿佛一个囚徒被松了绑。让他暂时独自在花间散步……他在密密麻麻、成堆财宝似的群星之间,在一个除了他法比安和他的伙伴之外没有 —— 绝对没有 —— 任何生命的世界游荡……。”这不是一篇死亡的哀歌,而是升天的颂曲。
梅尔莫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,开辟了横越沙漠、高山、黑夜和大海的航线。终于在工作十二年后,又一次飞越南大西洋途中,他发出电讯说他关闭了右后部发动机。接着寂静无声。十分钟后,整条航线的发报员守候在无线电旁边,“我们中间谁不曾经历过这种沉默,象致死的疾病,,一分钟比一分钟恶化。我们期待着,然而时光消逝而去,渐渐地终于太晚了。我们终久不得不领悟,我们的同志再也不会回来了,他们已经安息在曾经多次在其上空耕耘过的南大西洋。梅尔纽兹肯定是功成身退了,犹如收割的农夫,把庄稼捆扎后,躺倒在田野上。”
圣埃克絮佩里本人的结局何尝不是同样令人感到迷茫。1943年 3月,他从美国潜至北非,参加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。尽管他有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飞行六千五百小时的优异纪录,但年龄过大,又多次负重伤,只是编入空军预备队。多次争取后,他分配到了侦察任务。第八次任务是去侦察法国里昂附近地区。他从意大利博尔戈起飞,进入科西嘉岛上空,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他象传奇人物一样不知所终。当然,他不可能描述自己生命中的这个时刻,我们也无从窥知随同他消失的内心思想,不过可以深信,他必然会把自己的死,看作是一位在执行民族战斗任务的飞行员份内的事。“死是这样的甜蜜,当死作为一个自然的结局时……”。
二十世纪初开始,飞机使人第一次占有了如此广阔的立足点。从前只能根据地图和地球仪去想象的地球整体,如今圣埃克絮佩里在高空飞行中看到了:一颗孤零零悬在空中的蓝色星球,同其他亿万颗星球没有多大差别。他在观察地球上的自然景物时,也象今天的宇航员一样,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同无垠无生命的宇宙的关系。“地球的主要根基是山、沙和盐碱组成的底座,生命在这里,只是象瓦砾堆上的青苔,稀稀落落在夹缝中滋生。”他也看到了地球上生物形成的偶然性和脆弱性:一次火山爆发,一次海陆变迁,一场风沙可以毁灭一种文明。
这些都给他开拓了一个新的眼界,对人及人的大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见解。他认为人只是一具泥胎,如果不具备智慧的话。不过,赋予条件、考验、激励,任何泥胎都可成长为一个人,发挥内在的天职。靠了世世代代涓涓滴滴积累的知识,才使今天的人大大不同于当年的穴居人,才使人类发展中产生了牛顿、莎士比亚、帕斯卡这样的伟大人物。主要的是不能使人失去培养的土壤。然而,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走入了歧途,“单纯为了物质利益而工作,人类本身就陷入了囹圄。”因而,绝大部份人在死亡之前没有可能尽他们的天职。《人的大地》中,他面对着旅途上一群背井离乡的波兰移民,痛心地说:“所有这些人身上,多少都有一个夭折的莫扎特。”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都会遭到这种扼杀。
他的作品内容深刻崇高,个人经历曲折壮美,人们往往把他和法国另一位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安德烈· 马尔罗并列,都是法国人引以为荣的人物。他的声名生前已经确立,死后未尝稍衰。在仅有五千万人口的法国,他的主要作品发行量都在二百二十万册以上,这个数字可以说明他在本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。
如果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使人崇高,使人上进,他写的书对懂得欣赏的人确可起到这个作用。纪德对《夜航》说道:“人的弱点、自暴自弃、萎靡消沉,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了。但是,不折不挠的意志促成自身的奋发有为,却正是我们需要人们向我们指出的。”《夜航》与《人的大地》不但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对思想道德修养也有借鉴的地方,让我们读了这本书,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,“即使最质朴的牧羊人也无不如此。因为他在星空下,勤勤恳恳地放牧着那几头羊,他若意识到了自己的任务,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走仆。他是一个哨兵。每个哨兵都身系着一个王国的安危。”
From:https://www.dbfei.com/Article/fayu/201311/2877.html